“聚焦党代会”系列报道之二十二:励精图治 砥砺奋进:“工程人”以浓墨重彩谱就华章展未来-九游会官方网站登录

 “聚焦党代会”系列报道之二十二:励精图治 砥砺奋进:“工程人”以浓墨重彩谱就华章展未来-九游会官方网站登录
 
“聚焦党代会”系列报道之二十二:励精图治 砥砺奋进:“工程人”以浓墨重彩谱就华章展未来
发布人:蔡霞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6

风雨兼程,时光如梭,八年的征途中,工程学院党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工程人”承载着学院发展的使命,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推进“双一流”建设,服务上海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提供有力支撑。在新时期,工程师生将以新一届党代会召开为契机,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历久弥新 躬耕于行 愿景初显

秉承校训精神,续写“工程人”的情怀。八年来,学院党委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互融互促,做到学院党委与学院行政班子紧密结合,支部建设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党员队伍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党建活动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发扬“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动学院事业的协调发展。

——办学层次逐年攀升。学院学生人数从1200人增至约1800人,第一志愿录取率稳步上升,录取分数线显著高于省级最低投档线,每年均有显著提升。学院致力于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紧密响应国家战略,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新增了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学院获批了海洋工程与信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机械和电子信息(控制工程方向)两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此外,学院还拥有上海海洋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水下机器人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渔业节能研究所、海洋工程研究所、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氢能源装备研究所等4个校级学科平台,为学院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办学条件逐年提升。八年来,学院师资力量水平显著提升,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达到58%,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到了92.8%。此外,学院还聘请了众多行业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逐步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学校金工实训中心的成立、多台大型实验设备的投入开启了学院自主发展的新篇章。目前,学院实验室的设备资产总额已超过1亿,其中价值3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62台,总价值3944.133616万元,显著提升了本科专业及公共基础实验教学的条件,较好满足了现有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需求。

回顾八年的奋斗历程,经历了曲折泥泞之路的忧虑,也收获了成果的喜悦,更有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情壮志。每一步的坚持与努力,都凝聚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

励精图治 开拓奋进 渐入佳境

春华秋实满园芳,继往开来谱新篇。过去的八年跨越“十三五”和“十四五”,是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的八年,是学院继往开来和谐发展的八年。八年来,学院党委围绕学校战略发展目标,全体“工程人”团结奋进,务实拼搏,克难攻坚,行稳致远。

——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专业认证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契机,以工程认证为重要抓手,紧密结合新工科建设与obe理念。通过构建三全育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不仅打造了新工科赋能、传统专业升级的课程体系,还创新性地建立了能力 项目双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学院还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了闭环反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对工科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创新,有效提升了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科一流人才。八年来,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1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我校首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2022年,该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试点。2023年3月,学院获得上海市双元制职工继续教育高地试点基地(高端装备行业)。在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方面,学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教育部校企协同合作育人项目32项,入围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入选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平台和案例4个。此外,学院还获得了上海市高校优质在线课程建设2门,上海市一流课程7门,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16门,上海高校优质混合式在线课程示范案例1项。在教学成果方面,学院获得了市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校级一流课程27门。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学院承担了市级以上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5项,校级70项,并出版了10本教材。

表1:工程学院近年来教育教学类代表性成果

——科学研究实力不断增强。在“提升纵向、扩大横向、优化组合、重点突破”的“有组织 ”工作思路指导下,学院大力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学科聚焦与团队融合,打破信息壁垒,稳步推进学院各项科学研究,取得了多个从0到1的重大突破。八年来,学院荣获省部级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科研总量、经费和项目层次均实现了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5月30日,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十三五期间科研经费到账总额2221万元。十四五期间,目前科研经费到账总额已达到4747万元。在学术成果方面,学院共发表论文640篇,其中sci收录205篇(包括3篇esi高被引论文)、ei收录53篇、核心期刊262篇,出版著作/教材11本。在知识产权方面,学院共获得发明专利125项、实用新型专利192项,软件著作权89项。在科研奖项方面,学院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28项校级及以上科技和展览会奖项超出了预期目标,展现了学院在科研领域的卓越实力和影响力。

工程学院近年来科研经费走势

——师资队伍素养明显提高。八年来,学院不畏艰难,全力以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已从70余人的小学院发展成为百余人的中学院。在此期间,成功引进了38名新教师,包括1名国家级青年人才和3名海外博士。我院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人才工程项目申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多人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青年)计划、上海市阳光学者、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a类)、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等重要人才项目。此外,还有2人次荣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市级荣誉。学院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科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进取心和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增加“硬实力”。八年来,学院立足“新工科”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以“双创育人”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科创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挑战杯”赛事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和市级奖项11项、在“创造杯”“机械工程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汇创青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每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近百项,申请专利数十个,发表论文多篇。同时,学院还获得了校级硕士优秀论文12篇。工程学院培育了一批优秀校友,他们有全国劳动模范,身边的好邻居王海滨,有在雪域高原挥洒青春优秀基层党员王玉双,他们在平凡岗位上诠释着“爱与奉献”“中国工匠精神”。学院协助组建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新片区校友会,学院优秀校友张旭、邵娇云担任主要负责人,开门办思政典型校友——“行者”张旭事迹被报道。

学院紧密围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对人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八年来,学院每年本、研就业率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且位居学校前列,就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就业逐年攀升。学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拓展办学思路,强化课程思政,扎实推进“引企入教”系列项目和“实践教学-毕业设计-预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设企业讲堂,缩短课堂教学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时差”。学院构建“3 1”定向班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激发学习内驱力,为行业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思想引领 凝神聚力 谱写华章

思想政治见真知,立德树人为根本。工程学院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在思想引领、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风建设等重点领域将党建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围绕三全育人,夯实思政教育。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心要点,依托思政队伍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课程教师、辅导员、群团组织和先进榜样的作用,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学院开展“行走中的工匠精神”育人课堂项目,形成《献礼二十大,青春工匠行——行走中的工匠精神》校友访谈集,制作视频微党课多部,开设校级任选课程《工匠精神》,立项市级党建课题一项,校级课堂多项,成果丰硕。学院结合党的二十大、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以及党史、四史和校史学习,组织基层学生支部开展“优秀党员下团支部”党课宣讲活动、组织“百人百讲团”微党课、微团课的宣讲、开展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学习,每学期参与人次至少700次,每学年推进“一院一品”建设,每学期落实开展“品读海大、启航工程”教育活动,参加人数不少于300人次。

——开展主题教育,强化思想引领。学院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强化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结合新媒体,线下线上举办“加油吧学霸”“悦读·悦青春”“读享·师者说”“读享·青年说”、学生骨干培训班、社会实践大赛、系列主题团日、“四季”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提升育人温度和实效。各支部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加强“两微一端”管理,守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底线。

——推进优良学风,培育时代新人。八年来,学院党委坚持把“思想”工作放在重中之重。通过“专业夜话”“专业圆桌派”“我的新学期第一课”开讲词设计等活动持续推进学风建设,并形成基于纵向带班的辅导员与课程导师一体化育人体制。学院广大党员立足本职、进行履职,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师生成才,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学院基层党建案例获优秀基层党建案例,刘雨青获得宝钢奖,16人次获“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5人获得教学名师、5人获得师德标兵、11人获得育才奖,毕杨意获得上海海洋大学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学院校级优秀课程思政建设项目3项,“课程思政工作室”荣获学校唯一的“优秀院级课程思政工作室”称号。同时,学院开展工科特色的社会实践,以“走实地、访真人、悟初心、增信念”为主线,结合学生特点紧跟时代向标,忆往昔,展未来,感悟奋斗经历和人生经验的对话中,在“听见声音、发现故事、传递感动”中传输育人成效。

居安思危 防微杜渐 重整再出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望未来,学院将深化二级学院管理的机制体制改革,以创新为动力,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我们将主动对接国家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响应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和临港装备产业的需求,着力支撑我校海洋、水产、食品三大主干学科的发展需求。追求以特色求发展,致力于将学院打造成在细分领域具有鲜明优势,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学院即将启航新的征程。正如“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我们珍惜每一个机遇,立志成为新时代有梦想、有野心、有实干、有坚持的“工程人”。我们将继续发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园丁精神,以及“锐意革新,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面对变革,我们“观大势,谋大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保持战略定力,认清基本院情,准确把握师生诉求,增强科学发展本领,不惧风险,攻克壁垒,谱就华章展未来。

征程伊始,万物生长;海阔天空,千帆竞发。八年风雨兼程,全体“工程人”不辞辛劳,站在新征程的起点,蓝图已绘就。让我们收拾行囊,怀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信念,向着新目标坚定前行。

 
网站地图